河南多地气温破40℃,高温“烤”验下的应对之策

发布于:2025-07-15 阅读:1
7月14日,河南多地气温冲破40℃,省、市两级拉响高温红色预警。这场热浪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还引发热射病就医情况。本文将探究预报温度与体感差异、预警触发原因,以及各方应对措施,助您了解高温“烤”验。

近日,河南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高温天气,多地气温冲破40℃大关,省、市两级气象台相继拉响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据省气象台数据,7月14日全省共发布128条高温预警,71个县市气温高于40℃。

河南高温

当天,郑州、新乡、焦作等地气温纷纷突破40℃,河南省气象台于中午12时将预警升级为红色。省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15日,黄河以北和洛阳北部、郑州、开封等地最高气温仍将升至40℃以上;16日,高温重心稍向南移动,影响黄河以南地区。气象部门提醒,本轮高温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公众需做好长期防暑准备。

那么,“红色预警”意味着什么呢?省级红色预警启动门槛极高,要求未来48小时内全省有60个以上县(市、区)最高气温连续升至40℃以上,代表全省进入高温应急状态。以郑州为例,当主城区、航空港区、上街区等区域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时,即满足发布条件。

高温预警

每年酷暑,总有人感觉天气预报“不准”,实际感受比预报热得多。气象专家解释,这并非预报不准,而是混淆了不同“温度”概念。天气预报里的温度,是在离地1.5米、通风良好且晒不到太阳的白色百叶箱里测出来的,这样是为保证全球气温数据有统一“标尺”。而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它受空气湿度、“城市热岛效应”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空气湿度大时,同样高温会让人更难受;“城市热岛效应”通常会让市中心实际气温比郊外气象站预报值高出1℃到2℃。

此次河南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导致晴空少云,太阳辐射增温明显;副高控制区内盛行下沉气流,造成下沉增温效应;低层暖气团发展强盛且持续时间长,也利于极端高温出现。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大背景,使极端天气事件更频繁、更极端。

副热带高压

高温天气对河南影响广泛。居民生活方面,舒适度下降,用电量剧增,郑州电网负荷突破历史峰值。农业生产上,部分农作物生长受影响,如玉米生长关键期遇高温,会影响穗分化、授粉质量。户外工作者身体健康也受威胁,多地出现热射病患者。

面对高温,各方积极应对。气象部门强化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能源、电力部门保障电力供应。卫生健康部门加强急诊力量,提高中暑诊疗能力。施工企业调整作业时间,配备防暑用品。旅游景区采取防暑措施。农业部门指导抗旱,保障灌溉用水。

未来几天,河南高温仍将持续,部分地区或再超40℃,还可能伴有强对流天气。公众要做好防暑降温,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尤其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同时,要防范火灾、用电安全等问题。希望大家共同应对,安全度过这段酷热时光。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河南高温 高温预警 体感温度 副热带高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