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女子被造黄谣,三年维权艰难前行

发布于:2025-07-21 阅读:0
南宁90后苏雨晴和吴女士被造黄谣后,生活陷入困境,失业、抑郁、离婚接踵而至。但她们未妥协,历经三年取证、诉讼,虽让造谣者受罚,却未获赔偿。维权之路艰难,她们用行动诠释坚持,也为“苏雨晴”们提供维权指南。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但也滋生了诸多不良现象,造黄谣便是其中之一。南宁的90后女孩苏雨晴和吴女士,就不幸成为了受害者,她们的维权之路充满艰辛。

造黄谣

2022年7月17日,这一天对苏雨晴和吴女士来说,是噩梦的开始。苏雨晴上班时看到手机上大量添加好友申请,本以为是新客户,通过后却收到露骨信息。吴女士睡醒看到微信新增很多好友申请,通过后有人发“开房”邀请和色情邀请信息。原来,她们的私人照片被恶意篡改,附上低俗文字和联系方式,在社交平台“求约”。

苏雨晴和吴女士发现后,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但因涉事平台多为境外网站且证据不足,警方无法受理立案。然而,她们没有放弃,开始了漫长的“取证”之路。苏雨晴托朋友注册境外社交网站账号,找到造谣者黄某的推特账号,截图、录屏保存证据。她还与朋友在国内平台搜索,获取了黄某微信号。吴女士同样找朋友注册国外社交软件账号,检索到黄某账号并截图录屏,还通过分析找到其国内微博账号,获取微信号后公证报警。

维权

随着谣言的传播,她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苏雨晴患上重度抑郁,婚姻破裂、失去工作,因无力还贷失去房产。吴女士也患上重度抑郁,失去高薪工作、家庭破裂、失去孩子抚养权,房子被法拍。但她们依然坚持维权。

为了确认造谣者身份,苏雨晴和吴女士采用了“钓鱼”取证的方法。苏雨晴混入与造谣者相关的圈子,学习话术,经过近一年等待,2023年5月8日,造谣者主动发出见面邀请,她约其在酒店“开房”,待确认入住后联系警方,成功掌握了黄某的真实身份信息。吴女士也注册微博小号,发布黄某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经过近7个月等待,黄某发出见面邀请,她同样约其“开房”,联系警方掌握了黄某身份。

2023年,警方对黄某进行调解,黄某承诺公开道歉并赔偿,但并未履行。苏雨晴和吴女士将黄某告上法庭。2024年,法院一审判决黄某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20万元。然而,黄某上诉,甚至伪造证据二次造谣。2024年8月,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律责任

2024年12月26日,在法院强制执行下,黄某刊登致歉声明,但20万赔偿至今未支付。2025年,黄某提出每月赔偿1000元的和解方案,被苏雨晴和吴女士拒绝。她们表示,自己失去的远不止20万,未来还打算以拒执罪进一步诉讼黄某。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巩晶晶表示,网络造谣维权难点多,如证据灭失快、身份隐蔽、跨境执法难等。她给出了维权建议:固定证据,向平台投诉举报,报警处理,提起诉讼等。若在国外平台被造谣,可委托律师向境外平台发律师函,有中国代理方的可向国家网信办举报;在国内平台被造谣,可与平台沟通,平台怠于处理可民事诉讼。根据不同情况,造黄谣者可能承担民事侵权、行政处罚、刑事责任。

苏雨晴和吴女士的维权之路堪称“教科书式”的反击,她们的坚持让人敬佩。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应坚决抵制造黄谣这类恶劣行为,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公正。同时,受害者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造黄谣 维权 南宁女子 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