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北京现基孔肯雅热病例,科学防控守护健康

发布于:2025-07-24 阅读:0
近期,广东佛山超3000例、北京偶有境外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该病由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多为轻症。专家解读是否人传人、症状程度和预防方法,提醒做好防蚊灭蚊和个人防护,共同应对疫情。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广东和北京均发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这为公共卫生安全敲响了警钟。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

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风险。在广东省佛山市,从7月8日监测发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7月22日,该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3000例。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目前偶有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病例输入风险持续存在。

那么,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7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表示,近期中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但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领域首席科学家何剑峰介绍,在广东,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2010年广东首次报告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蚊媒传播病例,此后部分地区也有类似事件,但传播规模较小。

疫情防控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有多严重呢?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有400多名患者在院治疗,院长陈锦泳介绍,发热一般以中低热为主,少部分有高热,2到3天内退烧;皮疹一般起病1到3天出现,多为斑丘疹,病情好转会逐渐消退;关节疼痛多数发生在手指、手腕、脚踝关节,疼痛以肿痛为主,相对剧烈,但缓解速度也较快。部分患者有头痛、乏力现象,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多数患者为轻症,5到7天可痊愈,但新生儿、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该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呢?关键在于灭成蚊、清积水和防叮咬。在家可使用电蚊香、灭蚊片或灭蚊喷雾罐等灭蚊;要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托盘、花瓶、水桶等容器内的积水,定期更换室内水生植物的水;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在户外活动时,建议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个人如果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的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者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治疗。

蚊媒传染病

目前,佛山市已启动应急响应,指定53家医院为定点收治机构,准备了3600多张防蚊隔离床位,新增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储备了充足检测试剂。当地疾控部门对疫点采取防控措施,部分高风险地区已降为低风险。

基孔肯雅热的出现提醒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我们需提高警惕,加强公共卫生防控,做好个人防护。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控基孔肯雅热,守护好我们的健康家园。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基孔肯雅热 疫情防控 蚊媒传染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