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生意的乱象与反思

发布于:2025-07-21 阅读:0
近期,“特供”相关话题引发关注。山姆会员店因选品问题被骂上热搜,“特供酒”也存在诸多乱象,成本低的酒摇身一变成“高端酒”。此外,“电商特供”曾被指低价低质。消费者需认清“特供”真相,监管也需加强。

“特供”一词,在商业领域并不陌生。然而,近期一系列与“特供”相关的事件,却让人们对其有了新的认识。

特供酒

先来说说山姆会员店。作为会员制超市的标杆,山姆会员店一直广受追捧。但如今,却因选品问题被骂上热搜。会员们抱怨山姆如今的选品不如从前,尤其是上架好丽友后,更是引发愤怒。有人认为山姆变了,不再是那个可以“无脑入”的山姆,甚至觉得缴纳的会员费成了智商税。实际上,山姆虽在去年底换帅,但采购官未变。其问题根源或许在于在中国的经营模式,这种近似特供生意的模式,或许才是最大的问题。

再看看“特供酒”市场。2024年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罚没物资全国统一销毁活动,13.2万瓶“特供酒”及9.2万件包材被销毁。“特供酒”乱象由来已久,成本低的酒穿上“特供酒”外衣,摇身一变成“高端酒”。部分消费者认为“特供酒”能标榜身份、体现品位,不法商家便借此谋取暴利。监管部门虽一直打击,但仍有不法分子转移到线上,利用直播欺骗消费者。

电商特供

除了线下的“特供”,“电商特供”也曾引发关注。国美前副总裁李俊涛曾指出“电商特供”问题,同样品牌型号的彩电,线下和线上配置不同。消费者逐渐发现,“电商特供”商品成了低价低质的代名词。不过,如今也有企业借助电商平台,实现“按需生产”,为消费者提供真正需要的产品。

“特供”生意的种种乱象,给消费者和市场都带来了不良影响。消费者应提高辨别能力,认清“特供”的真面目,避免陷入消费陷阱。监管部门也需持续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只有这样,才能让商业环境更加健康、有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特供酒 山姆会员店 电商特供 消费陷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