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去泡面化”引热议,公共服务如何平衡需求?

发布于:2025-08-15 阅读:1
近日,广州东站等高铁站下架泡面引发热议。铁路部门为维护环境推行“去泡面化”,但引发公众争议。一方面是车厢环境考量,另一方面是旅客对泡面的经济与文化需求。铁路部门正探索平衡方案,如推出平价餐、设专区等,这场争议反映出公共服务需兼顾多方需求。

近日,广州东站等高铁站悄然下架泡面,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热议。8月14日,南都N视频记者走访广州东站,发现站内候车厅便利店原本摆放泡面的区域已空空如也。店员明确表示,泡面已全部下架。

高铁站

广州东站回应称,目前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根据国铁集团相关规定,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卫生,使广大旅客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食品,但旅客可自行携带。

其实,高铁“去泡面化”并非广州东站首例。早在2024年3月,上海虹桥站就率先实施“无泡面化”,如今全国已有超30个高铁站跟进。一直以来,广州南站站内商店也未有出售方便面。不过,广州南站周边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仍可购买到方便面,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了选择。

对于“去泡面化”,公众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高铁车厢密闭性强,泡面气味难以消散。孕妇张女士表示:“怀孕后对气味特别敏感,每次闻到泡面味就恶心,停售是人性化举措。”医学专家指出,高铁新风系统每小时换气仅8 - 10次,远低于普通列车,泡面蒸汽中的油脂分子在密闭空间易形成气溶胶,可能加重呼吸道疾病患者症状。

去泡面化

然而,反对声音同样强烈。“坐火车吃泡面是几代人的记忆,现在连这点自由都要剥夺?”网友“老火车迷”的评论获得众多点赞。更现实的考量在于经济成本,高铁餐食均价45元的盒饭与5元的泡面形成鲜明对比。记者调查发现,广州东站周边便利店泡面销量因站内禁售激增37%,印证了“需求未减,只是转移”的市场规律。

中国铁路广州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高铁餐饮满意度仅为68%,价格过高、选择单一成为主要痛点。相比之下,泡面以其“5分钟速食 + 3元热汤”的性价比优势,成为旅客的“保底选择”。

面对争议,铁路部门开始探索平衡方案。广州南站试点“气味友好专区”,在餐车设置独立通风的10人座区域,供旅客食用泡面等气味食物;12306平台新增“餐食偏好”选项,购买动车组车票时可勾选“需热食”或“忌气味”,系统将据此调配餐车供应。

公共服务

更根本的变革在于餐饮供给侧改革。8月15日,广铁集团宣布与多家连锁餐饮品牌达成合作,推出15元起“平价热食套餐”,包含酸辣粉、自热米饭等低气味选项。同时承诺“2元矿泉水、15元盒饭不断供”,并接受旅客实时监督。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明认为,高铁可借鉴航空餐饮经验,开发“气味指数”分级体系,对不同食物实施差异化管理。例如,允许无汤干食在普通车厢食用,含汤食物需在指定区域食用,并通过智能通风系统实时调节空气质量。

这场“去泡面化”争议,映照出公共服务精细化转型的迫切性。铁路部门应在提升环境品质的同时,加大平价餐食供给,优化车厢通风系统,探索分区管理模式,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带着温热的胃和尊严抵达远方。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高铁站 去泡面化 公共服务 旅客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