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戏台》:口碑与票房的落差,艺术与市场的碰撞

发布于:2025-07-25 阅读:1
陈佩斯自导自演的《戏台》口碑炸裂,豆瓣评分高,但票房不佳。影片有硬伤,如角色设置、场景单一等,但也有亮点,叙事清晰、演员演技在线、有深度。反映了艺术与市场的矛盾,老艺术家坚守初心令人敬佩。

陈佩斯,这位曾在春晚舞台上带给全国人民无数欢笑的喜剧大师,暌违影坛多年后,带着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强势回归,一时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陈佩斯

某乎上批评《戏台》的声音众多,差点浇灭了许多人去影院观影的热情。然而,有观众在7月23日下午3点的点映场观看后,发现现场虽排片少、观众稀,但观影过程中笑声不断,片尾彩蛋也让人印象深刻。从离场观众的表情来看,大家对这部电影颇为满意。

不过,这部电影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夹带私货的嫌疑,整体在讽刺权威不尊重真正的艺术创作,映射了陈佩斯当年离开春晚舞台的背后原因。影片中还有几处明显硬伤,比如洪大帅的六姨太思玥这个角色是硬塞进来的,制造了不少尬点。她作为脑残粉,不懂真正的艺术,其几次叫床更是让人出戏,拉垮了影片的整体性。此外,影片场景过于单一,多线型叙事显得生硬,影响了流畅性;陈佩斯儿子陈大愚饰演的徐明礼演技欠佳,与老戏骨相比过于拖后腿;电影话剧感较重,让习惯正常电影的观众有些不适应。

戏台

尽管如此,《戏台》仍有诸多亮点。其一,叙事清晰,将民国时期军阀割据下围绕看戏发生的荒诞事讲得“乱中有序”,展现了导演对节奏的强大把控力,这是多数导演难以做到的。其二,多数演员演技在线,虞姬的扮演者凤小桐(余少群饰)演技几乎封神,她执着于艺术、不畏强权,其结局是对那个时代不容纯粹艺术家的讽刺。黄渤、姜武等演员也有出色表现,陈佩斯饰演的戏班班主侯喜亭更是复杂而丰满,他为了艺术不惜拿全戏班人的性命去赌,体现了对艺术的执着。其三,电影有深度,表面讽刺娱乐圈,实则讽刺世界本质是个草台班子,提醒人们要有自己的思考。此外,影片的“光影声色”处理完美,台词也十分经典。

从市场反应来看,《戏台》口碑虽好,豆瓣评分9.6,猫眼8.3,但票房仅4400万,预售26万,成绩惨淡。如今电影市场主力军是90后和00后,他们更看重流量、热度和社交媒体的存在感,而《戏台》宣传声量小,年轻人对其了解甚少。同时,电影院排片低也是因为预售成绩不佳,院线为了盈利自然倾向于热门影片。

艺术

陈佩斯已71岁,仍坚持创作,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戏台》这样的作品看一场少一场,它更适合中老年观众或话剧爱好者。或许将其放到流媒体平台上线,能凭借口碑带动播放量。这也给电影行业提了个醒,老演员要找对位置,市场需要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总之,陈佩斯的《戏台》是一部有瑕疵但又极具魅力的电影,它在艺术与市场之间艰难前行,让我们看到了老艺术家对艺术的坚守和执着。希望这样的好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也期待电影市场能更加包容和多元,让不同类型的优秀电影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陈佩斯 戏台 电影 艺术 票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