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种怪兔”入侵社区,专家警告远离

发布于:2025-08-14 阅读:0
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州柯林斯堡地区出现“变种怪兔”,脸上长黑色触手状赘生物。自2024年起被发现,出现率上升。专家称是感染棉尾兔乳头瘤病毒所致,虽不传染人类和宠物,但仍敦促人们远离。

近日,越来越多的人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了奇特的“变种怪兔”。这些兔子脸上长出黑色的触手状赘生物,模样十分怪异,宛如科幻电影中的“变种生物”。

变种怪兔

当地居民表示,早在前一年冬天就发现了这样的兔子。有居民称“去年冬天我以为它会死掉,没想到今年它带着更大的‘角’回来了”。2025年8月,目击这种兔子的事件激增,引发了公众的恐慌。

专家鉴定确认,这些兔子感染了棉尾兔乳头瘤病毒(CRPV)。该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和蜱虫传播,在野生棉尾兔种群中扩散。它会导致兔子头部或头部附近的皮肤增生出坚硬的黑色角质瘤,形似触手或角,逐渐阻碍兔子的视力与进食。

棉尾兔乳头瘤病毒

虽然专家不认为这种病毒会传播给人类或宠物,但科罗拉多动物和野生动物保护局仍敦促任何看到这类兔子的人远离它们,不要去碰它们。科罗拉多州公园与野生动物管理局也紧急发布指南,禁止触摸或靠近染病兔,若发现需立即上报,由专业团队处理;还提示宠物主人勿让猫狗接触病兔。

感染初期,兔子皮肤会出现红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形成疣状肿瘤。多数病例中,病变组织会角质化形成乳头状瘤,即公众观察到的“触手”或“犄角”。不过,约5%-10%的病例可能恶化为鳞状细胞癌,若肿瘤持续生长至遮挡眼睛、口鼻或影响进食,最终可能导致动物死亡。

目前,该病毒尚无有效疗法,且感染者多在1年内死亡。从社交媒体上的反应来看,#美国惊现触手兔子#话题登上热搜,网友分成两派。担忧派质疑病毒变异风险,要求政府扩大检测范围;猎奇派则争相拍摄“变种兔”照片上传。

变种怪兔

学者分析,CRPV病毒长期存在于北美野兔种群,但近年因气候变化与栖息地破坏,病毒扩散加速。触手兔激增现象背后,揭示了生态链的脆弱性。蚊虫媒介增加、天敌数量下降等因素叠加,导致局部地区疫情失控。专家呼吁警惕类似人畜共患病出现,需加强野生动物健康监测。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变种怪兔 美国 棉尾兔乳头瘤病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