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来袭,如何有效预防与应对?

发布于:2025-07-25 阅读:1
7月22日,世卫组织就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已出现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本文介绍该疾病传播、症状等情况,还提供预防和应对方法,助大家科学防控,守护健康。

夏天蚊虫活跃,一种名为“基孔肯雅热”的蚊媒传染病悄然来袭。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就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

基孔肯雅热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从7月8日监测发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7月22日,该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3000例。北京市疾控中心也表示,目前北京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病例输入的风险持续存在。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没有人传人迹象。

那么,感染基孔肯雅热后会有哪些症状呢?多数患者会突然出现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发热一般以中低热为主,少部分有高热,通常在2天到3天内退烧。皮疹一般起病第1天到3天出现,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面部、手掌等地方,多为斑丘疹,病情好转会逐渐消退。关节疼痛多数发生在手指、手腕、脚踝关节,疼痛以肿痛为主,相对比较剧烈,但缓解速度也比较快。部分患者有头痛、乏力的现象,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不过,新生儿、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基孔肯雅热症状

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在于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无蚊虫孳生,也就切断了传播链。具体措施如下:

环境防蚊清积水方面,要翻盆倒罐清空闲置盆、罐、桶、轮胎等容器积水;填平树洞、竹洞、洼地;清理空调托盘、饮水机托盘等积水。水养植物(富贵竹、万年青等)每周要彻底换水1次,清洗容器内壁和根部;宠物饮水碗、花盆底盘等要及时清空积水。储水容器(水缸、水池等)要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妥善处理垃圾,避免废弃瓶罐形成积水。

个人防护也很重要。居家时,要安装纱门、纱窗,睡前使用蚊帐;适时用蚊香、灭蚊拍、防蚊灯杀灭成蚊,定期清理卫生死角。户外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要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喷涂驱蚊剂;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积水区等蚊虫密集处久留。

此外,中医在预防基孔肯雅热方面也有独特方法。中医强调“顺应天时”,通过饮食、起居、外治法,全面提升防护能力。比如悬挂艾草、香囊,用金银花、藿香、紫苏自制中药喷剂,室内摆放薄荷、驱蚊草等“驱蚊绿植”来防蚊虫;还可以通过食用苦瓜绿豆瘦肉汤、荷叶茯苓粥、金银花露、赤小豆冬瓜汤等特色药膳来强体质。

基孔肯雅热预防

如果不幸感染了基孔肯雅热,也不必过于恐慌。目前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临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充分休息、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在排除登革热之前,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以降低出血风险。

总之,面对基孔肯雅热的威胁,我们要做好预防措施,提高防范意识。每个人都要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基孔肯雅热 蚊媒传染病 预防措施 疫情防控

相关文章